close

  寺町通在京都御苑附近的這段是條人煙稀少的小路。說它人煙稀少,是因為路上幾乎見不到住家,行人很少。偶而會有車子,呼嘯經過,似乎不願留下什麼。你會以為到了郊外,雖然還在京都市內。

第一次到京都,我沿著寺町通,來到了廬山寺。到的候時是初春早上十點多,寺門大開,進去四處逛逛,竟不見一人。最顯目的是門口的一塊招牌,寫著「源氏物語執筆地 紫式部邸宅址」。

京都歷史事件簿-自序  

在京都,「探頭寺」很多,街頭巷尾,處處寺院神社。每次走到一間寺院前,常會駐足探頭,不知道要不要進去參觀參觀。但是到了廬山寺,我毫不猶豫走了進去。為什麼?大部分是來自它的故事。如果不是源氏物語的作著紫式部曾駐足於此,如果不是我知道了這件事,那麼廬山寺可能會像京都其他眾多寺院一樣,從不會出現在我的旅遊地圖上。

哲學之道也一樣。哲學之道旁的疏水分線是琵琶湖疏水工程之一。春日繁花盛開,遊走其中,為人生一大享受。但是這番美景恐怕還不及西田幾多郎等人的影響。京都大學的西田大師和他的夥伴們有空沒空就到這條小路上沉思,造就了小路的盛名。雖然大部分外國人不了解西田幾多郎的成就,但是沒有他,哲學之道就不是哲學之道,哲學之道也不過是京都市內一條美麗的溪邊小路而已。

「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,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」,用來形容廬山寺及哲學之道,恰如其分。

知道旅行地點的故事是一種樂趣。以京都為例,到一座寺廟,可以純粹欣賞建築之美,或者沈浸在古典的氣氛中。但是如果了解它的歷史及故事,相信會有不同的觀感。

知道本能寺之變的過程,舊本能寺前的街道,不再是一般的小路。時空回到四百年前,你可以想像當日明智光秀大軍殺聲振天衝入本能寺的樣子,你可能看到織田信長在烈火中含恨退入本能寺內室,最後引刀自裁的情景。遊廬山寺,你可以想像紫式部在屋簷下振筆寫下她的千古名著。當撫摸著蛤御門的彈痕時,你或許會隱隱感覺背後吞噬京都市街的衝天火光。

「故事」讓我們跳脫時間的限制,神遊古今往來之中,更增添旅行的樂趣。這是我寫這本書的目的。

但是京都故事實在太多,寫不盡,只能擇要述之。

在本書中的每一個故事,都可以在京都找到對應的地點,你可以依照本書探究故事發生的地點,或者,看完本書後把它放在一邊,等到了那個地點,再回想這個故事。二種方法都可以增加旅行的深度。

書中陳述的故事,多為史實所載。史實未定部分,儘量呈現不同的說法,供讀者自行判斷。至於傳說的部分也會讓讀者知那是傳說。

當然,也可以不用那麼嚴肅,旅行就旅行,放鬆心情就好。

 

書名 :京都歷史事件簿 (遠流出版)

 京都歷史事件簿-自序

arrow
arrow

    林明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